本报告围绕我国“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2013年以来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艺术科研管理、艺术院团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的紧迫要求,是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逻辑上分为文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两大部分,结构上包含了总报告、理论创新篇、行业创新篇、文化案例篇、附录。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此前10年文化体制改革进程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须重启第二次文化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篇集中了近年来我国高校研究机构中青年学者群体和文化部门一线管理者在文化发展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就当前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行业创新篇涉及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各个方面的创新发展问题,特别是就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演艺、传媒、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最新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就提升文化领域的行业创新、模式创新进行了实践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文化案例篇则聚焦于当前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文化旅游等问题,并进行了深度考察。附录则主要对重庆、安徽、福建、江苏等地的文化创新实践进行了介绍。
傅才武: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授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1989~200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从事研究。2004~2008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近五年主持和协助主持(执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调研课题30多项,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艺术教育管理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编、执笔)、《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执行主编、执笔)、《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经验(第一届至第七届)》(第二主编)、《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案例:第八届艺术节》(第二主编)等。
于平: 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原司长,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1970~1980年在江西省歌舞团做舞蹈演员。1980~1985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学院,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2001年调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2004年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9年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舞蹈文化与审美》《高教舞蹈综论》《舞蹈形态学》《舞台演艺综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