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对当前一段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做出了总体安排,并对公民所要达到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出了原则性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面对新一轮国际竞争,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亟待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具有必要性及紧迫性。
为有效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推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颁布实施,指导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编写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2014)》,该书是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究制定和调查测试方法研究的人员共同撰写的最新成果,是一部指导未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参考性研究报告。本书包括总报告、理论篇和实践篇三部分。总报告为《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及调查研究报告》,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南和四川六省(市)作为样本,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对12015位公民进行调查测试,建立了一套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评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另外,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普工作的模式、方法、经验、资源、机制等,收录了13篇文章作为补充,多角度、深层次挖掘了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其中,理论篇部分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国外科普事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增加科技计划项目中科普任务的政策与机制,构建了更符合实际的科普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从制度分析视角梳理了中国馆校合作的发展情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实践篇部分通过归纳当前科普工作领域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合理预测了未来科普的人才需求量,并呼吁政府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分别对新技术环境下的科普创作、网络新媒体下的科普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工程师”项目进行介绍和阐述,最后,分享了贫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藏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总体上看,全书以提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为主题,对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力图为政府部门颁布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究制定科普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许佳军: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普处处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科普管理工作。自2001年起,参与了多项科普政策调研和制定工作,曾主持了“推动行业科普试点研究”(2005年)、“国家科普示范基地标准与评价研究”(2006年)等国家软科学课题。2013年,主持了“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方法研究”国家软科学计划课题,发表了数篇科普基础理论和政策研究论文。
李群: 1982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临清人,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199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二级)、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态发展智库理事长、中国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人事人才政策“废改立”咨询服务特聘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特聘智库专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连续担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成员,科技部、中组部、人事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北京市科委等部门有关领域的咨询专家,教育部硕士学位点评审专家及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16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重大项目会议评审专家,部分省市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人事人才政策“废改立”咨询服务特聘专家,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首席科普专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委)、《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科技论坛》(编委)、《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杂志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生态发展、林业生态评价,以及党建引领、生态治理、林草业发展等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方面的咨政建言报告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等课题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1项,构建了一些学术创新模型,例如L-Q灰色预测模型、扰动模糊集合和评价模型获得一定的社会反响,在经济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版专著6部,其中《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主编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北京科普蓝皮书、生态治理蓝皮书、生态林业蓝皮书、生态发展蓝皮书、低碳发展蓝皮书、文旅大数据蓝皮书等7部蓝皮书;在国内外期刊、报纸发表论文、理论文章200余篇。指导的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得201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完成了国家和部委交办的多项研究任务,发挥国家智库成员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得到中央首长及中央领导的批示20余次,为制定国家政策提供了有力借鉴,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曾获得省部级青年科技奖和科技进步奖,全国妇联优秀论文一等奖、特等奖,中国社科院信息对策研究成果近20次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奖励。2016年获得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联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