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旧缓慢,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动力尚未明朗,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动力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压力,同时美国缩减QE3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需要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优化,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效益趋稳;物价保持稳定,资金流动偏紧;外需弱势复苏,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受制于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问题,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消费虽然依就稳定增长,但仍然难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因素,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将进一步减少。
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目前正转向“结构性减速”时期。201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在较过去30年平均水平略低的、7.5%左右的平台上运行。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左右,增速比上年稳中略降。
当前各项稳增长措施需要温和持续,过度的刺激性政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改革红利的释放也难以立竿见影。突出就业优先,各项宏观调控可以适当放宽经济增速的下限,使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更富弹性,以便为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留出空间。
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但当前财政收入增速进入明显放缓的转型阶段。201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营改增”,减轻小微企业财税负担;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货币政策应适当定向宽松,以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灵活调整流动性操作的方向和力度,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警惕可能集中出现的企业债务违约问题,防止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需要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长期权益性社会资本,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打破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李雪松: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政策效应评估、战略规划与产业升级、数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著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及经济政策评价》等,主编《发展规划蓝皮书: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等。发表论文论著200余篇(部)。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等省部级奖项60余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所所长助理、经济所副所长。现被聘任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和院长。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中宣部认定为“四个一批”文化名人。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宏观经济蓝皮书”,主笔《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Ⅲ》。作为第一执笔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和主持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劳工组织等的多项国际合作以及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交办的课题。负责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沿”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等。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出版专著若干,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共计百余万字。
李扬: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5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5年获“中国软科学奖”,同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22年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研究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300余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经济学卷。主编《金融学大辞典》等大型金融工具书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宏观经济、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