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从2005年起每年出版一部。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之年。基于此,《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的主题是在对西部地区“十一五”时期发展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
本报告在内容上除序言外,包括总报告、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西部民生发展、西部“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西部发展典型案例分析、西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西部专题研究等七部分。其中总报告在对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2010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重点经济区发展报告主要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西部民生发展报告分别就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西部新农村建设、西部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等三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西部“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则从西部整体及省级层面上,对西部地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西部发展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主要选择了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内蒙古(“即内蒙古现象”)及西部地区的全国百强县之一——陕西省神木县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西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以2008年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各省区市经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内容涵盖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环境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教与创新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政府职能作用竞争力等9个方面;西部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分析研究、“西三角”发展思路研究、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研究、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评等。
姚慧琴: 女,汉族,1956年8月生,山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资本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资本论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物价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青科协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共出版学术专著(包括合著、参著)8部,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评论》《制度经济学研究》等国内权威与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3项,省级软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及社科基金课题6项,其他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课题20余项。代表性成果有:《〈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专著)、《中国西部发展报告》(主编)、《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主编)、《试论经济学领域的范式与范式危机——兼论中国经济学的范式形成》(论文)、《试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特殊职能》(论文)、《试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促动与企业发展》(论文)、《马克思的产业组织演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分工、分配与劳资关系——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论文)、《中国西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研究:2001~2010》(论文)等;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6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其他研究成果奖8项。
徐璋勇: 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发展经济学学会会长、陕西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篇;出版专著与合著6部,主编研究报告1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8项,承担及参与地方政府委托咨询规划项目16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励8项、科研成果奖励2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
任宗哲: 经济学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院长, 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 公共经济学; 出版 《中国地方政府研究》 《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 等多部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 项、 省部级三等奖 4 项; 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
安树伟: 山西省沁县人,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