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0)》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编的以广州文化为主题的连续出版物,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的一种,每年出版一卷,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0)》既有对广州文化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年度分析,既有对过去一年的评估,又有对新一年的预测。
本报告指出,2009年广州坚定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市属文艺院团整体完成转企改制,“大部制”文化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目标基本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亚运广州行”等主题活动的相继开展,带动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持续上升;牛年演艺市场“牛气冲天”,文化娱乐已成为广州人新的消费时尚。
展望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与第16届亚运会两项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将相继在广州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广州文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它将极大地推动广州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促使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因此预计2010年广州的文化产业及事业将更具活力,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对外文化交流持续升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汤应武: 湖南益阳人,现任广州日报社社长。北京大学中国革命与建设研究中心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中央党校教授。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参加工作,在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任助教、讲师(其间:1989年2~7月作为中央讲师团成员在山西雁北教育学院支教);1991年8月至1992年7月在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石桥镇参加基层锻炼;1992年12月至1993年8月在广东惠州市参与国情市情调研工作;1995年10月至1997年7月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社会主义时期教研室副主任、改革开放新时期教研室副主任(其间:1996年1~7月在香港进行社会考察和研究;1996年11月被中央党校授予副教授职称);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在中央党校办公厅工作,担任副校长龚育之同志秘书(正处级);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任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秘书,同时继续担任龚育之同志秘书(其间:2001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任秘书(副厅级)[其间: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挂任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副院长、校委委员(市正局级),分管校(院)教学工作];2005年2~10月任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副院长、校委委员(市正局级),同时借调广州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任副主任;2005年10月起任市委宣传部部长。
郭德焱: 男,汉族,河北滦南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读本 科;1982年1月至1982年9月在广东省人大办公厅工作;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7月至今在广州市 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院社会所副所长、所长、党组成员(1993年12月任)、副院长(1994年2月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年12月任)、党 组书记兼副院长(2000年12月任)、院长(2005年11月起任)。其中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间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近年获奖 项目及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10月),广州市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1995年8月),广州市优秀专家(1995年 11月),广州科技之星(1996年5月)。
孙云: 非洲发展倡议的非常驻研究员,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以及美国-中国合作上。
涂成林: 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专家;获国家特别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省市政府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教育部及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和人才奖项20余项,获得多项“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2017年获“皮书专业化20年致敬人物”称号,2019年获“皮书年会20年致敬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