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 长三角地区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 通过大规模利用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同时大力推进市场化, 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5 年这一地区的人均GDP 将突破4000 美元。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长三角的率先发展, 既是这一区域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区位、高素质人力资源以及长期历史积淀的综合结果, 也是中央为加快全国经济发展、在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严峻, 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 能源、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更为尖锐。另一方面, 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长三角如何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 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 实现可持续的率先发展, 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
田伯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社特邀分析师等。长期从事世界经济和江苏经济发展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20多项,出版合著、编著14本,发表论文和学术文章120多篇。学术成果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2004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
杨建华: 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研究,长期主编《浙江社会蓝皮书》,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求是》《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转载。学术著作《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经验中国:以浙江七村为个案》《分化与整合——一项以浙江为个案的实证研究》先后获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