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第一阶段(2008~2010年),是打好基础、重点突破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长株潭经济社会融合,以低排放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迈出了关键性的步子,十大改革全面启动。总体上说,“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绿色低碳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经济发展方式将加速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向转变。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将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湖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目标,以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并进行了战略部署。据此,本卷主题定为建设“两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之路。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总报告和综合篇从综合的、多角度的视角论述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专题篇则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低碳服务业发展、低碳消费模式、绿色园区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业碳汇、建设碳交易市场、绿色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大事记,也编入本书。
史永铭: 男,湖南长沙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主持承担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及被政府部门采纳实施的研究报告200多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湖南产业竞争力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究》等。
胡亚文: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政府委托研究项目30余项,参加撰写、编辑的著作10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管理方式创新研究》、《长株潭暨“一点一线”地区在中部崛起中的定位和战略研究》等。
张萍: 1928年生于河北省藁城县(现为石家庄市的区)屯头村。河北省藁城市人,1949年8月于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结业南下工作。先后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湖南省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等。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首倡者,提出多个具有多层面决策意义的成果,均已得到历史的检验。2013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达83万字的《张萍经济文选》,汇聚了这些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重要成果。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多项奖励。
湛中维: 男,湖南汩罗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区域规划。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及政府部门委托研究项目20余项,参加撰写、编辑的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及被政府部门采纳实施的研究报告有2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新阶段长株潭一体化目标选择及发展路径》等。
胡炳炀: 男,湖南长沙人,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曾任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任长沙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国家、省、市多个社会团体职务,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和生态经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合著著作20多部,主要研究成果有《长沙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长沙市生态经济总体建设规划》、《长沙市农村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生态经济知识全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