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已使区域经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突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的“五个统筹”,其中第二个就是统筹区域发展。本书围绕我国三大经济带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力求对2003~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度透视和全面分析。 本书第一部分比较了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这三大经济带的现状;对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从新经济、科技竞争力和外经贸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区域比较;最后还对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与二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分工关系进行了研究。接下来的三部分,本书对首都圈与京津冀、上海与长三角、广东与珠三角分别进行了阐述。为了适应加入WTO以后的竞争格局,不少地区的高层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国内竞争过时了,以产业集聚为支撑的区域联动和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世界竞争舞台的主体。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中的各大城市都在找准各自模式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区域合作的路径和空间,用合作博弈替代恶性竞争。加速区域经济的优化和提升,正在成为一种识时务的战略。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区域核心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对其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健身娱乐业、现代农业等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
景体华: 北京市社科院。本文属于《北京人口、就业与城市发展》课题组集体成果,景体华、唐勇为执笔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1990~1991年被聘为德国汉堡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市委职业道德先进个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北京经济的周期、动态趋势分析和预测;人口与就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决策与政策仿真试验。曾参与并主持多项大型课题研究,包括20世纪80~90年代的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1世纪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国家和北京的人口计生战略研究、领衔北京就业与人口及空间布局、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等课题。曾主编从1993~2007年的《北京年度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首都发展报告》;主编从2004年至今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活动和成果曾多次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除以上主编的首都和区域发展报告外,主要学术著作还有:Trend und Zyklen des Wirtschaftswachstums in der VR China 1952 bis 1988;《北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研究》;《中国经济潮——增长与波动》;《经济思想史话》;《现代经济数学基础》等。 采集
陈孟平: 北京社会科学院。 采集 采集 采集 采集
陈维: 陈维,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等。 采集 采集
刘品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