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球传媒步入数字常态时代的全面战略转型期,数字理念已经深入传媒业产销的各个环节,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数字文化,由此,全球传媒消费行为和内容生产方式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变,传媒企业战略由过去数字化转型向基于数字社会的全面转型转变。
《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4)》围绕数字内容产业这一主题,分总报告、国家篇和专题篇三大板块,梳理和分析2013~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传媒发展态势。总报告从发展总貌、行业和市场变化三个层次分析了2013~2014年全球传媒发展情况,特别是数字内容;国家篇从总体发展概况、行业与市场结构和发展趋势三个层次分别梳理和分析了2013~2014年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传媒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专题篇则讨论全球电视节目、北欧数字内容产业、Netflix转型和移动社交APP等8个专题。
唐晓芬: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公共政策、媒介产业、宣传与公共关系、新媒体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会科学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曾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项目访问学者(2010),入选2013年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
李继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理事。迄今已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中国影视政策创新研究》《英国公共广播政策变迁与问题研究》等著作20余部。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一带一路’对外宣传与国际舆论引导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研究”、国务院新闻办重点委托项目“中国新闻管理话语体系研究”等。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 获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决策管理类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度北京市宣传系统优秀调研报告、2002年全国出版社市场营销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传播理论与历史、国际传播、话语研究、传播政策与制度、信息与传播政策等。主要讲授课程:话语研究、传播学概论、信息与传播政策等。
胡正荣: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主编等。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介与媒体融合、国际传播、文化产业等。主要著作有“现代传播体系创新研究丛书”(主编,202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传播学》(主编)、《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7)》、《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媒体前沿(2017)》、《中国文化发展(1978~2018)》、《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等。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为中宣部、中组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人选。2023年所负责团队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