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2)》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被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中国皮书系列”,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大学联合编撰,在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报告、文化创新、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区域发展、专题研究五大部分组成。本报告总结了2011年广州文化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包含了诸多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建设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和探索,是研究制定公共政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了解广州文化发展最新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报告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广州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并且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同时,公共服务均等化、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展望2012年,广州将抓住“创文”成功的良好契机,围绕培育建设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在更高的平台上稳步推进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建设和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汤应武: 湖南益阳人,现任广州日报社社长。北京大学中国革命与建设研究中心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中央党校教授。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参加工作,在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任助教、讲师(其间:1989年2~7月作为中央讲师团成员在山西雁北教育学院支教);1991年8月至1992年7月在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石桥镇参加基层锻炼;1992年12月至1993年8月在广东惠州市参与国情市情调研工作;1995年10月至1997年7月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社会主义时期教研室副主任、改革开放新时期教研室副主任(其间:1996年1~7月在香港进行社会考察和研究;1996年11月被中央党校授予副教授职称);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在中央党校办公厅工作,担任副校长龚育之同志秘书(正处级);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任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秘书,同时继续担任龚育之同志秘书(其间:2001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任秘书(副厅级)[其间: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挂任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副院长、校委委员(市正局级),分管校(院)教学工作];2005年2~10月任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副院长、校委委员(市正局级),同时借调广州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任副主任;2005年10月起任市委宣传部部长。
徐俊忠: 男,现任广州大学副校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多年兼任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与学位办公室主任、中山大学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学术兼职有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代哲学》主编等。2005~2009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2008年12月起任现职。已出版《道德理想国的解构与重建——自由、人权与价值观念研究》、《历史、价值、人权——重读马克思》(合著)两本著作;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恩格斯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权》《人权理想国的解构》《政治自由的意义及其限度》等刊于《哲学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刊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项。2005年获得广东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政府奖论文一等奖一项。
陆志强: 现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委网信办主任。大学学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任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1993年2月任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华南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瑞丽市星火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星火木地板厂厂长;1995年7月,在广州市东山区芳草工商联合公司任经理;1997年6月任广州市东山区芳草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1998年6月任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道党委书记(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1997级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年11月任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道党工委书记(2000年9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2000级政法专业学习);2003年2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8年12月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9年10月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2014年4月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书记;2019年1月起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委网信办主任。
张其学: 现任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理论、文化哲学、后殖民主义等。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4项,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丁旭光: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校委委员、副校长(副院长),研究员,教授、历史学博士。兼任广东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广州中特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会长。曾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南澳县县委、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决策科学研究、科技创新。 1986年7月~1999年10月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9年10月~2003年3月任中共南澳县委副书记。其间,2001年8月~2002年8月由省委组织部选派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培训一年。2003年3月调到省委党校工作。2004年3月调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出版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孙中山与近代广东社会》、《中国地域文化——潮汕文化卷》(合著)、《变革与激荡——民国初期广东省政府研究》、《广州亚运精神》(合著)、《广州科技自主创新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发表论文60多篇。
涂成林: 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专家;获国家特别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省市政府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教育部及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和人才奖项20余项,获得多项“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2017年获“皮书专业化20年致敬人物”称号,2019年获“皮书年会20年致敬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