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9月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爆发,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严重落后于商品市场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国人高度的关注,并促使决策者们下决心启动了国内金融领域深层次改革试点。
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研究和实施金融改革试点方案,但普遍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早在几年前就发现了上述问题,特地在国情调研项目中单列了一个有关我国金融市场化演进内容的子课题,还为此专门设计了调查大纲和相关问卷。调查组成员分赴江苏、河南、广东、山西、四川、内蒙古、上海、浙江8个省、区、市,深入最基层的企业、社区、乡镇及村庄进行采访和座谈,从中发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制度创新和行为创新的鲜活案例,以及不同于传统金融组织的新兴金融组织;最后,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课题报告,且据此出版了本书,从而为全国即将展开的金融市场改革实践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刘小玄: 1953年出生。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经济系,198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职业性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在其研究工作期间,曾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学习,并数次在国外与经济学同行进行合作研究,在国内外均发表过若干有价值的研究论文。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微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双重目标的企业行为模型》,《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2)《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9年第2期;(3)《所有制结构和技术效率的决定因素》,英文期刊《比较经济学杂志》1998年9月号;(4)《中国企业的民营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6月;(5)《双重约束下的国有企业》,《改革》,1999年第1期;(6)《中国的古典企业模式:企业家的企业》’《管理世界》1999年第6期;(7)《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