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治理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但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并没有改变国际政治的现实,主权民族国家体系与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使得全球治理面临严重的“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层面的集体行动。历史经验证明,大国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大国应承担“全球领导”的使命与责任。
本书是对不同层次全球治理的一个概况,着眼于全球治理的总体框架,既探讨了全球治理的概念和模式问题,也探讨了国际法治中的“软法”“硬法”及国际刑法的合法性问题,还探讨了裁减核武器、国际贸易治理、全球经济治理、气候变化和国际移民问题,更有对欧盟、东盟和非盟等治理机制的探析,有助于增进读者对全球治理现状及趋势的了解。
朱立群: (1958—2016) 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2001年获外交学院法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教育部高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安全、中欧关系和中国外交,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撰写和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部委重大研究课题。代表作有《欧洲安全组织与安全结构》《国际体系与中欧关系》《中国与国际体系:进程与实践》《从结构—施动者角度看实践施动——兼论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能动性问题》《外交环境变化与中国外交能力建设》等。
卢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全球治理和中国外交。主要从事全球治理、国际安全研究。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金砖国家可持续合作的动力研究”、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从‘制度困境’看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与中国对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知差异分析”等。主要著作:《对外开放: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专著)、《当前国际安全体系转型》(编著,第一主编)、《国际安全概论》(编著,第二主编)、《全球治理:挑战与趋势》(编著,第三主编)。
〔意〕富里奥·塞鲁蒂: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哲学系政治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治理、全球治理与中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