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教育制度改革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以“薪酬制度”为中心,着重研究高校薪酬的结构特点、竞争与公平的关系。以薪酬收入为重点,研究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来源、状况以及变化发展趋势,并进一步研究薪酬收入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作用。
调查发现,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明显,高校“市场化”拉大了教师间的贫富差距,导致高校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下滑。市场化“挣钱”与不断加码的高校绩效考核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书及科研工作。出现校外谋职、学术造假等现象。
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高校的地位及作用,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去行政化,正大学之本源。
赵卫华: 山东单县人,山东大学社会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副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主要有消费分层、消费社会学、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人口健康、社会结构等。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多项,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地位与消费——中国社会各阶层消费状况分析》等专著两部,参编著作多部。
张荆: 男,北京市海淀区人,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教授、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法学教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学科部副主任、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学、法社会学、刑事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成果:《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国家行政效率之本——中日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合著)、《国际化背景下的首都人才机制研究》(执行主编)、《在日外国人犯罪》(日文版)、《金色的忧虑》(合著)等著作。2005年1月《在日外国人犯罪》一书荣获第六届日本菊田犯罪学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区矫正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高校近五年来引进人才的使用情况的社会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