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2015)

《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2015)》(绿皮书)是中国专门、全面发布基金会发展状况、问题趋势的独立性、权威性报告。本书以“大时代、大数据、大趋势”的观察分析研究,记述了我国基金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基金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与亮点,并对2014年基金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行业发展和业内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大时代。2014年,全国基金会发展特点、亮点精彩纷呈:一是关于慈善事业规范发展的呼声很高,基金会在筹集慈善资源以及资助慈善组织提供社会服务中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国务院首次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全国性的规范性文件,将慈善事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本书解读了《意见》的五大利好。二是伴随着慈善立法进入人大立法议程,“立法”成为牵动慈善事业发展的第一主题词,民间对慈善事业立法热情高涨,先后出现北大清华版、上海交大版等至少7个版本的民间立法建议稿,社会组织三大条例修订也密集进行,基金会管理体制酝酿巨大变革。三是慈善与信托业联姻加速,慈善资源使用进一步优化,本书全面解读了慈善信托给基金会带来的影响。四是“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速建立,基金会监管放松,非公募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下放,慈善事业触角进一步下移,人人慈善渐成潮流。本书指出,中国基金会发展在良好的时代机遇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行业治理、行业竞争、品牌建设和税收优惠等方面仍面临着问题和挑战。

大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基金会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非公募基金会注册节节攀升。从登记数量上来看,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登记注册基金会4211家,比2013年增加584家,非公募基金会已成为每年新成立基金会的主流类型,与2013年相比,在全国基金会中的占比增加3.9个百分点。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基金会地域差距明显,超过一半的基金会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和上海五个地区。从资产规模上来看,2013年底,全国基金会净资产已达950亿元,尽管这一数字与欧美国家基金会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基金会的资产规模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幅,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在政府补助方面,非公募基金会的政府补助收入持续缩减,目前公募基金会的政府补助金额已经达到非公募基金会的9倍。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方面,基金会投资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1.12%,面对通货膨胀严重和独立性的挑战,基金会保值增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项目领域方面,2013年全国基金会共开展了15357个项目,单就项目数量而言,比2012年增加了57.51%。项目的活动领域较往年而言也更加丰富,除涉及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等传统的慈善项目外,在环境保护、文化艺术、公益行业发展等领域的项目和投入金额也有所增加。在企业基金会项目方面,央企国企和民企的支出项目各有侧重,后者更多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大趋势。在社会创新的浪潮下,2014年基金会行业出现了一些可能预示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动向,报告通过最佳实践案例的方式对这些趋势进行捕捉和总结。在资助型基金会的新标杆方面,报告从致力于推动基金会运作方式转型的角度出发,选取了老牛基金会和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一老一少”两家资助型基金会,对其资助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供其他试图转型资助的国内基金会学习和借鉴;在慈善组织改革的新浪潮中,报告从致力于推动改革的角度出发,选取上海宋庆龄慈善基金会资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深圳慈善会分拆的社会化改革案例,为基金会改革建言献策;在国外慈善运作的新探索方面,报告从致力于现代慈善事业的战略运作出发,选取了心平公益基金会向美国学习系统慈善,以及美国联合之路在中国的实践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基金会“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国际化趋势;在慈善筹款的新模式方面,报告从致力于慈善筹款的创新角度出发,全面引介了风靡2014年的两种新兴筹款方式:体验式筹款和运动筹款,并仔细分析其未来走向;在金融资本与影响力投资方面,报告对基金会领域的社会投资新动向给予了密切关注,选择中和农信和宁波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两个小额信贷领域的案例,分析基金会影响力投资的尝试。

总之,伴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风起云涌,基金会面临着时代发展的巨大机遇,“看透这个时代左右的人,才能左右这个时代”,对过去一年的行业环境进行总结,结合当前的数据走势,认真分析可能预示着行业趋势的新变化,是我们每一个基金会从业者的必修课。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