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人类学视野下,以中国宗教市场为背景,检验西方宗教市场论并与之对话。通过对贵州省瓮安县的一个社区——草塘宗教市场的田野调查,本书从宗教供给面(各种宗教组织和宗教人物)入手,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草塘宗教的兴衰原因,系统而详尽地呈现各类型宗教组织和人物的多样化宗教经营手段。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对中国宗教信徒的“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宗教市场论对中国宗教问题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但以“弥散型宗教”为主的中国宗教市场对宗教市场论的众多命题构成了挑战。本书还对组织化宗教一定会取得宗教市场胜利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分析了中西宗教的不同管制模式对宗教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