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读和完整的数据分析,对中国和非洲农业发展起源、现状、战略政策、生产条件、生产投入、科技推广、外部支持以及农业组织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致力于寻求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本书通过在利比里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实地案例分析,对宏观政策与微观组织间的链接以及微观农业组织运作进行了深度研究。作者提出的相应建议对非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特别是改造小农的生产系统以增强农业发展的基础、开发适宜于非洲的农业技术道路等。作者对中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总结也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例如指出中国经验的核心是政府、市场与农民三方力量的有效结合。本书可为政府部门决策和企业赴非进行农业合作和投资等提供参考,为有志于为非洲农业发展作贡献的人士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为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和非洲农业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为农村发展国际发展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靳乐山: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经济学。主要著作有:《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与政府的作用》(2007),《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2006),《环境与贫困: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2005)。
齐顾波: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博士,发展管理系系主任。她是中国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农业研究网络的总协调人,同时也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中参与式学习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总协调人。
李小云: 男,1961年生,陕西定边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民促会理事。曾获霍英东高等教育研究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以高等发展专家身份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德国、英国等双边、多边和非政府机构,现受聘为DAC-IPRCC研究小组中方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与发展、性别与发展、国际发展援助、社区资源与发展。近来年共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国际发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