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以下简称《报告》)终于面世了,它是在北京市体育产业各要素蓬勃发展、北京市各项体育赛事充分活跃的背景下完成的。在过去一年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及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各项体育产业事件,为北京体育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安上了助推的引擎。在这一年里,北京市体育产业更自信、更开放,且发展更具有前瞻性,我们为能见证北京体育产业这一发展现状而备感骄傲,也更有期待,这是一个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时代!
《报告》是国内关于北京体育产业的第一本蓝皮书,是由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产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深度调研撰写而成的年度权威报告。在研究撰写过程中,运用调查法、数量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耗时近一年,对北京市体育产业政策、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业、体育中介服务业、体育传媒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梳理。调研和撰写全部是在尊重市场和产业事实、深度挖掘和阐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业界全方位呈现出北京体育产业的基本价值形态、产业赢利模式、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战略。
《报告》涵盖了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各要素领域,回顾发展历史、分析发展现状、展望发展未来。2013年,与体育赛事相关的北京市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和体育中介活动领域的收入占北京市体育产业收入的比重达17.6%,体育赛事对北京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作为北京市体育产业的核心,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最高,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北京市体育服务业实现收入306.7亿元。北京市体育健身休闲业在社团的带动下,形成了多元的、高中低层次互补的发展格局,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北京市体育用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竞争环境、产业政策环境、产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体育用品业企业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产品种类齐全,出口规模呈减小趋势,进口总额上升明显。作为不断成长的世界体育中心城市,北京市积极引导体育要素、体育信息、体育研发创意等体育产业高端环节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互联网、健康、金融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经济体系,提高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已有体育蓝皮书相比,北京体育蓝皮书加大了对体育产业政策、体育传媒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产业人才的调研和梳理。北京市作为中国体育媒体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其规模和市场发展都较为完善。北京体育彩票业的销售额和销量整体呈跨越式增长,在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北京市体育产业人才发展在人才数量、质量方面居历史最高位。
《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是北京体育蓝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2015年,我们还将继续。
张建华: 男,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体育社会学和国际体育比较研究工作,曾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和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分别在日本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和英国De Monfort University体育学院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进行研究工作。2005年以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体育教学论学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教材》《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奥林匹克教育效果调查》《北京残奥会志愿者服务评价调查》等。
何文义: 男,1973年2月生,浙江省杭州(建德)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01年至2009年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从事文化产业及体育产业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就职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社会兼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研究院产业经济所研究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钓鱼运动协会(CAA)文化宣传委员会主任;国际钓鱼协会(IGFA)中国区执委;世界拳击组织(WBO)中国区执委;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顾问;北京市体育产业扶持资金评委。主要研究领域: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钟秉枢: 教授、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产业智库专家,《中国学校体育》主编,哈萨克斯坦体育运动与旅游学院、亚美尼亚国家体育学院荣誉教授,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兼职教授。人事部、科技部等七部门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委“十佳优秀青年体育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译有《体育产业MBA经典译丛》《体育营销指南》《体育产业组织管理》,著有《奥林匹克品牌》《职业体育》《我国综合型体育赛事改革研究》《中国足球发展与改革行业报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休闲体育发展报告》《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研究》《职业运动员国家文化使者的形象塑造与培养途径》等体育产业相关著作。发表著作和译著40多部,论文300余篇。多次在奥运会科学大会、世界大运会科学大会、世界大学校长峰会、世界休闲运动娱乐教育协会国际学术大会、全球教练员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
杨铁黎: 1958年5月出生,博士学位。现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和第九届北京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社会兼职:世界休闲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常委、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学生体育学会监事兼高校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教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市场营销。主持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关于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特征与对策研究》和《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环境研究》,主持了《对我国体育经济类科研成果的回顾与展望》、《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等部委级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专著《职业篮球市场论》等18部,主编《体育产业概论》《休闲体育概论》《体育概论》等十余部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项4项。作为负责人主持起草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北京市“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昆明市“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重庆万盛经济开发区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府规划,起草了《中山国际棒球小镇总体发展规划》《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总体发展规划》等多项企业规划。
郝晓岑: 博士,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与产业发展、青少年体育。出版个人专著《中国幼儿体育政策研究:权利保障与权利救济》,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表论文40余篇。
陈杰: 法学博士(人类学专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人类学、华侨华人。曾在《开放时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及主要参与过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及相关领域科研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