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4~2015年度成果,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调查报告篇。报告主要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的调研与观察,全面分析了2014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并对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2014年北京市在社会建设各方面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新的进步: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污染天气减少,城市环境改善;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公共服务,推进教育发展均衡化,改善医疗和养老服务,加大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首都非核心功能开始疏解。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的成效已经显现。当然,北京市社会建设还面临许多挑战,社会阶层结构和人口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气污染治理难度较大,资源紧张的约束难以改变,公共服务的发展还跟不上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2015年,北京需要进一步认识首都“城市病”的根源,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完善北京的功能定位,解决首都社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法治社会,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宋贵伦: 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员职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处秘书,理论研究组助理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副处级秘书,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常务副部长(正处组)、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200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7月3日当选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著有《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北京社会建设概论》《中外社会治理研究报告》等。
岳金柱: 社会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综合处(宣传处、网格化工作协调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兼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发表《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推进北京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服务管理的思考》《加快推进社会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试论社会组织在社会转型中的角色与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建设体系——对北京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等重要论文。
冯虹: 男,重庆市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前纪委书记,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劳动科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唐军: 博士,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合作等。
李君甫: 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委员,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社会学、住房社会学、社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养老政策、人口政策等)、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胡建国: 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北京市社科理论中青年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