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渔村建设》一书不但介绍了韩国新渔农村建设运动的酝酿背景,进行了韩国农渔村和农业政策的今昔对比,突出阐述了新渔农村建设的基本精神、哲学源流、理念、目标和实践手段,而且书中还列举了具体的实施内容和建设运动的主要成果,并从细节着手,详细介绍了新渔农村建设运动的完善和发展方案,从制度方面、实施细则方面都做了具体的陈述,作者甚至也提到了韩国“中央政府进行角色分工”的具体意见。韩国江原道的“新农村建设”是以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和自律竞争为基本理念的实践哲学,是韩国江原道农渔民为了在这个开放的世界和无限竞争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自己寻找“新的出路”的美好挑战。当然“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是韩民族踏过的文化土壤和对农业生产的传统价值,但它的质则是实际而非理论,是自律而非他律。就此而言,“新农村建设”也会为中国的农民提供一些启示,这也是本书作者所希望和笃信的。
文前彩插
写在中文版发行之际——祝愿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
前言
序曲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酝酿背景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基本精神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实施内容与成果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完善和发展方案
农渔村依然是我们的故乡
日久弥新——韩国江原道知事金振兟
〔韩〕金振兟: 0
出生于江原道东海郡,毕业于北坪高中和东国大学行政学系,1974年通过第15届行政高等考试后投身于公职。历任内务部财政课长、交付税课长、企划预算官、法务官及地方行政研修院教授部长等职。在地方行政中曾任宁越郡守、江陵市长、江原道企划管理室长、京幾道富川市长、江原道行政副知事。1998年参加第32届民选江原道知事选举并当选,之后再次当选为第33届道知事,现任江原道知事。江原大学名誉政治学博士、东国大学和汉阳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吉林大学顾问教授。著述有《21世纪江原的选择》,《地方的前景与挑战》等。
李丽秋: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国语国文系古典文学博士,1995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韩国古典文学、中韩比较文学及韩中翻译,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近40篇中韩比较文学及翻译相关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专著『김운초,류여시,그리고 한·중 기녀문학』(《金云楚、柳如是与韩中青楼女性文学》)、《20世纪韩国关于韩国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接受情况的研究》,译著《中国社会思想史》《金洙暎诗集》《东亚文明论》《故乡已飘远》等,以及口译教材《韩中口译技巧与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