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准确、全面把握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体育局联合开展了2010年和2011年上海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上海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组织专家学者系统全面地剖析了上海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机遇、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从上海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的瓶颈和对策等方面系统剖析了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为行业篇,对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业、体育培训业等八个领域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客观的评述与展望;第三部分为案例篇,系统总结了上海赛车场、上海美帆俱乐部、上海网球大师赛的运营经验。
在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的宏观背景和政策利好下,全面摸清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丰富体育产品供给,有助于上海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有助于加快上海的体育强市建设。
张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上海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主任。主持“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研究”“体育赛事事前评估理论方法与体系研究”“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研究”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研究”“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保障研究”等一批重大应用性研究项目。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朱洪军: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赛事管理、体育消费者行为学等。
黄海燕: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大学国际体育管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任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三角体育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专委会主任,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和地方多项体育产业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