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以年度群众体育发展热点问题为主线,采取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外的发展经验、最新理论成果、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等进行高度概括与深入分析,力求对中国群众体育发展进行重点突出、视角多元、理论深入、数据翔实的描述与分析,它既是对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年度总结,又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本书总报告中《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是评估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评估报告》从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社会力量、公众满意度五个方面对《计划》中所提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就评估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水平、探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对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和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专题报告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宏观视野篇,主要收录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果和相关数据以及发展预测;第二部分为理论前沿篇,主要收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报告;第三部分为地方群体篇,主要收录各省(区、市)体育部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第四部分为部门协同篇,主要收录体育行政部门之外的其他政府部门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第五部分为社会兴办篇,主要收录社会力量办全民健身事业的典型活动;第六部分为他山之石篇,主要收录欧洲、日韩等国外体育事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杨桦: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评委会体育学科组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体育教育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20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20多项奖励;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30余部。
刘国永: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群众体育部部长,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群众体育部部长,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ASFAA)执委、司库,亚洲轮滑协会会长、中国轮滑协会主席。长期从事群众体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参与《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多项重大法规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任海: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社会学、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等。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等国家级、部委级和横向合作课题9项,主编及作为主要编撰者完成著作7部,译著4部,曾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体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体委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及中组部等六部委授予的“留学回国人员贡献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