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了包括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平台。实践证明,这些战略平台的建设对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2~2013)》的主题为中部崛起战略平台建设回顾与展望。皮书分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 总报告:回顾了中部地区战略平台的设立背景和建设历程;对中部地区战略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建设成效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分析现状成因和把握未来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战略平台建设取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就如何建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战略平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部地区竞争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战略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分报告:主要对以湘鄂赣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等战略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对战略平台的设立背景、作用及战略意义、主要举措、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未来建设的愿景进行了展望。 专题报告:针对各省域内具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的战略平台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鄱阳湖流域开发战略创新、新乡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衡阳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进行专题研究。
罗波阳: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理事长、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系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长株潭领导协调委员会智力办公室副主任、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主编或参编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近200篇,主持国家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省级课题20余项。曾获省委省政府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等。其有关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开放带动战略、“一化三基”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等成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方向新: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兼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系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其研究领域包括城乡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以及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9项,参加国家课题5项、省级课题9项。出版个人专著《农村变迁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安邦之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探索》等4部,主编《湖南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等5部,合著18部,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60余篇。
朱有志: 先后任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经济系系主任、教授,常德师范学院院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经济哲学、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社会科学管理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规划课题7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研究》、《长株潭城市群重构》(合著)、《农业产业空间转移论》(合著)、《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主编)、《和谐中国》(主编)、《节约型社会研究》(主编)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两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曾获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成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