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对1979~2014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了分解。报告在应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时,考虑了产能利用率和不能增加有效产量的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对实际利用的资本存量的影响。2011年以来,TFP增长率有加速下滑的趋势。第二部分为“十三五”时期及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情景预测。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规律,在对2015~2030年做预测时,我们把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弹性系数和劳动力弹性系数当作变系数处理。在9个外生变量情景假设下,2015~2020年、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三个时期基准情景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5.6%和4.9%。第三部分为2000~2014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变化的分解。第四部分对“十三五”时期及203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变化进行了情景预测。第五部分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设定及对策建议。建议将“十三五”时期GDP年均增长目标定为6.5%,到2020年可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建议“十三五”时期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目标分别定为6.7%和8.0%,2020年可以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新增“贫困人口”指标,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议“十三五”期间将反映“人类发展水平”的四个分项指标都作为预期性指标(其中预期寿命指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包含,只新增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以及人均国民收入三个指标)。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积极推广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新增的指标有利于为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前布局。第六部分为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远景展望。预计中国将于“十四五”时期迈出“中等国家陷阱”,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203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3.3万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的非OECD成员国的人均GDP水平。尽管中国“十四五”时期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若想同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还需大幅提升教育、科技、生态、社会和法治建设水平,大力提升人类发展水平。
张友国: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系作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减污降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路径与政策、区域协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著作3部,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胡绳青年学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碳排放效率改善途径及其影响——基于区域和产业视角的分析》《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
李雪松: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政策效应评估、战略规划与产业升级、数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著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及经济政策评价》等,主编《发展规划蓝皮书: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等。发表论文论著200余篇(部)。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等省部级奖项60余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娄峰: 金融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分析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期专注于宏观经济预测和政策模拟分析研究。出版《中国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模拟:基于CGE模型》等十多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数十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部委课题;获得部级一、二、三等奖近20项及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