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辽宁社会科学院连续推出的第21本有关辽宁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的年度性研究报告。全书分为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四大部分,由辽宁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的学者历经近1年的时间研创而成。2016年“辽宁蓝皮书”的布局谋篇较以往有较大幅度调整,即把原来的总报告拆分为经济总报告和社会总报告,篇幅也从原来的30余篇缩减到21篇。调整后的“辽宁蓝皮书”更加突出了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分析和预测。本书认为,2015年是辽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继续下滑的一年,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大幅下滑,企业赢利能力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大幅回落,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降幅较大,财税压力较为突出;“负数效应”不断发酵,整体经济困难度超出预想。但同时也应看到,2015年辽宁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所加快,能源消耗量进一步降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亮点。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辽宁省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不降反升,社会发展仍保持良好势头,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5年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新兴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渠道;推出医改惠民十项重点工作,医保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棚户区改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反贫困工作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简政放权力度空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治理力度加大。但是,收入分配、人口、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简政放权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书预计,2016年辽宁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存在三种情景,即基准情景、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在这三种情景下辽宁省GDP实际增长率分别为5.0%、6.5%、3.0%。研究认为,2016年要实现辽宁经济的全面振兴,要在坚持中央提出的“四个着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加减乘除法,即用投资、需求、创新做加法;用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用创新驱动做乘法;用市场化程度做除法。并且,摆脱辽宁经济发展困境,推动辽宁经济发展,必须同步实施“四个驱动”。本书指出,2016年社会发展方面,应该力促收入分配领域实现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推进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建立贫困老人综合养老保障体系;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化解就业压力;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卫生事业良性运行;棚户区改造多措并举减少建设阻力;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因地制宜进行改革设计,确保简政放权政策落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建设。
李天舒: 女,湖南省双峰县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主要研究成果:合作专著《经济发展新阶段辽宁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问题研究》、《新型工业化与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等;论文《工业设计产业的市场需求环境和发展途径分析》、《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域和途径分析》、《提升老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 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的特征和趋势》、《区域技术创新工程载体建设的路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东北地区工业比较优势及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
王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曹晓峰: 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哲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海城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抚顺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报告》、历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沈阳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历史性巨变——解读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等。
张天维: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加拿大弗雷则研究所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兼任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在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做特约访问学者。先后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5 0余项科研任务,获得国家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出版专著9 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为报纸和杂志撰写专栏文章近百篇。 现从事产业经济、理论经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全球化趋势与产业成长战略》《繁荣与艰难之路——中国市场化的理论视角》《新型工业化与科技创新战略》等。2003年、2004年在加拿大弗雷则经济所从事合作研究,其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英文论文3篇,在UBC等做学术报告多场。多次在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合作进行专题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绩效和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张万强: 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财政学。兼任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辽宁省政协智库专家、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等,获得辽宁省优秀专家等称号。出版专著8部,包括《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构建内生增长动力的老工业基地振兴道路》《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财政政策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辽宁比较优势研究》等。在《光明日报》、《财经问题研究》(CSSCI)、《经济纵横》(CSSCI)、《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等报纸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有10余项研究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社科基金及各类智库课题百余项。
梁启东: 男,1965年5月出生,辽宁抚顺县人。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博士。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获全国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科普专家、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称号,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及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城区发展战略研究》《辽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加入WTO与辽宁经济》《沈抚同城化战略研究》《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研究》《沈阳经济区城市发展研究》《对话金融危机》等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