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谜一般的“欧罗巴”这一术语相比,“巴尔干”更像是一座“移动迷宫”。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自古以来便是文明碰撞、宗教分裂、种族对峙以及大国或大国集团割据的角斗场,其漫长的历史进化留给人们诸多以血腥为底色的斑斓画面。在此进程中,巴尔干国家失去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机会和权利。冷战结束使这一地区迎来“500年未有之变局”,巴尔干国家无一例外自主地选择融入欧洲一体化,并在地区合作和睦邻友好上积极作为。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巴尔干国家加强地区合作和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其相互关系的专著。作者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巴尔干地区合作及其欧洲化的进程与困境,从“欧洲化双向运动”维度讨论了巴尔干地区与欧洲一体化的相互关联,从身份认同与国家建构的视角思索了巴尔干与欧洲的属性关系。作者以“大历史”的思维模式加“本土的”叙事方式来拓展对巴尔干的认知和解读,力求更客观和更深刻地理解巴尔干及巴尔干性,并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
徐刚: 徐刚 原名徐凤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17年在中国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使馆政治处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巴尔干问题、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欧盟外交。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项。著有《巴尔干联合思想与实践:1797~1948》(2022)、《巴尔干地区合作与欧洲一体化》(2016)、《列国志·罗马尼亚》(合著,2016)、《中东欧转型30年:新格局、新治理与新合作》(参著,2022)、《曲折的历程:中东欧卷》(参著,2015)。在《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20~2021年担任《世界知识》“大江东去”专栏作者,发表学术时评文章30余篇。荣获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习标兵、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度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称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