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公共财政应该向何处去?或者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思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感的重要命题。本书紧密结合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市场化进程中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演进脉络和现实全景,对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系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解构,并进而尝试探求其未来发展中可能的路径选择,因此,自然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时代意义。这也是本书出版的的意义所在。
闫坤: 1964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已出版专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等6部,合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3部,在《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并荣获第五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最高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财政部优秀论文一等奖、2015年度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一等奖、财政部“中国财政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专题论文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与财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