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人才发展报告(2015)》作为中国第一本针对科普人才进行详细研究的报告,汇集了科普人才领域专业人士近两年的研究成果。本书对当前中国科普人才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针对科普人才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科普人才如何分类,不同类别的科普人才现状如何,存在什么样的具体问题,一直是科普人才管理者与研究人员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总报告通过对中国科普人才发展历程的梳理,证明科学改变中国的真理;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对中国科普人才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同时对当今中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环境进行探讨,提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为科普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指明了方向。
分类研究篇分析了当下科普人才发展的现状。科普人才作为专业称谓,业内对其并没有较为透彻的认识,战略层面的政策也难以促进对不同类别的科普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本书通过科普统计数据,针对科普专职人才、科普兼职人才、科普志愿者队伍、农村科普人才、高端科普人才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政策保障篇研究的是科普人才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提出科普人才的概念与分类,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科普人才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政策还有待完善。所以本部分针对国内外科普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提出有利于国内科普人才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理论研究篇是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多种方法在科普领域进行应用,以对科普人才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为科普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尤其引入国外科学传播领域最新的研究软件MAXQDA质性分析方法对科普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了更深入地探究。
调查探索篇针对全国钢铁行业以及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社区科普人才、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进行调研,以期对基层科普人才有一个纵深的了解,为全国科普人才工程建设与开展提供参考。
张利梅: 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科普人才、科技政策研究
郑念: 男,1963年出生,安徽歙县人。198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三级)。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中心兼职研究员。《科普研究》副主编。中国无神论协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国际探索中心中国分部执行主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调研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社,从事研究、采编、管理等工作。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研究、科普人才研究、科学理性、科学素养和防伪破迷等研究。开拓性地创建了科普监测和效果评估理论,负责搭建了弘扬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国际合作平台。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包括EI、CSSCI、ISTP等。出版成果总字数达到千余万字。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理论、科普人才、科学理论、科学素养、防伪破迷等,承担的主要课题有科学文化建设研究、科普监测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人才研究、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任嵘嵘: 女,1975年出生,河北秦皇岛人,管理学博士。现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科普领域的质性分析——MAXQDA 软件应用》,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承担省级以上项目11项,在《科学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目前主要从事科普人才理论研究、科普评估研究工作。
王丽慧: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专(编)、译著十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理论、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研究、科普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