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后,中国经济学领域研究进入新阶段,在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创新方向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亟待从文献研究角度给予解读和刻画,以便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文献计量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主要分析模型;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分别对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将实证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提炼形成对2000年后中国经济学领域研究文献的特征与趋势判断。本书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对比分析中国经济学各分支学科2000年以后的发文情况与趋势,依据关注度和新颖度两个核心指标,归纳、提炼了各学科的研究热点、新颖的研究方向及理论动态。
罗润东: 男,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威海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等。美国斯坦福大学富布莱特(Fulbright)基金项目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华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被评为山东大学爱岗敬业十大模范人物。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成果数十篇,主要论著有《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关系研究》《当代就业问题透视》《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劳资关系与就业》《中国教育不匹配状况及其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和谐社会中的劳动—资本关系解读》《也论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