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城市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进入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全新探索阶段、京津冀全力建设世界城市和更具全球影响力城市群等时代背景以及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要求,指出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滨海新区的必然选择。
本书提出,滨海新区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应当是:天津建设国际化港口城市的核心区、示范区和领航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区域国际化的引擎带动区,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国际化新兴城市。天津滨海新区要在推动天津向国际化港口城市、综合型国际化大都市、东北亚国际门户城市迈进和实现三个跨越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在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发挥引擎带动、服务辐射和对外门户等重要作用。
本书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应重点围绕增强国际化城市“五个力”(集聚力、支撑力、辐射力、承载力和软实力)来提升国际化水平。应当以建设“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和“三个环境”(体制开放、文化包容和生态友好)作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祝尔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学科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区域海洋经济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市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专业及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都市圈理论与首都圈战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相关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科学技术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特别是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主编出版的“京津冀蓝皮书”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文献。 出版的著作主要有:《北方银都再兴——天津金融中心的历史、现状与发展》(1996)、《构筑创新高地——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2006)、《利用外资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问题研究》(2007)、《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总体战略》(2007)、《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新论》(2008)、《全新定位下京津合作发展研究》(2009)、《京津冀都市圈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2009)、《促进滨海新区与北京产业对接研究》(2010)、《“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发展研究》(2010)、《京津冀产业发展升级研究》(2011)、《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