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政府能力,尤其是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实现市民美好生活的关键。在第一部城市政府能力蓝皮书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14~2015年对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第二次评估。此次评估更加强调市民视角,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提高了市民问卷调查和神秘顾客扮演等数据来源的权重分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9个城市的需求识别能力、服务供给能力和学习成长能力进行了测评与比较,分析了目前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城市治理转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城市管理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多共识,推进城市决策过程优化,提高城市管理质量,达成城市善治。
何艳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公共行政评论》编辑部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管理、政府改革、社区发展,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Public Administration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论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20多项课题研究,担任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决策顾问。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地方政府管理。
蒋绚: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城市经济硕士、美国特拉华大学城市事务与公共政策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产业政策与创新治理。在《中国行政管理》、《经济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与城市创新研究等省市级哲学社科基金课题数项。在美国曾发表区域创意产业发展、区域增长财政影响、城市非营利创意市场、城市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报告数篇。
起晓星: 2015年6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的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粮食安全、环境风险管理等。曾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系统过程模拟及其环境风险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景观保护机制与模式”等多个国家级课题,近三年内在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Journal of Risk Research、Food Security、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等SSCI和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四篇英文论文,并参与撰写数篇学术论文。
陈琤: 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多项广东省公用事业实务项目的论证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有关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课题。
郑跃平: 2015年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与政府治理创新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数字治理评论》主编,《公共行政评论》、《电子政务》和《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等刊物编委;研究领域包括数字治理、大数据与公共治理、移动政务、智慧城市等;在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Public Management Review、Administration & Societ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公共管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