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5~2016)》全面梳理国内外融资租赁理论及实践发展现状,从租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监管、会计和税收制度环境出发,从市场和机构视角系统评价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政策建议。
全书分为总报告、制度篇、市场篇、机构篇和专题篇等5个主要部分。
总报告全面论证了“新常态”下融资租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功能,并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评估,重点对融资租赁业在新形势下的政策导向进行全面解析,最后对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研判。
制度篇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监管、税收和会计制度环境进行研判,对租赁行业发展的制度规定进行分析,重点梳理了4个领域融资租赁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脉络。接着讨论了我国现行租赁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对“融资租赁法”“营改增”等热点问题展开重点分析,最后提出了四大制度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
市场篇基于承租市场、出租市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租赁业承租市场需求研究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新兴领域,特别是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租赁领域。出租市场选取了医疗设备、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环保设备等融资租赁领域的新兴制造业,对其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状况和市场前景进行了研究。
机构篇对融资租赁三大业务主体即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及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展开研究。首先全面梳理了融资租赁机构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其次选取代表性案例,对不同类别机构的发展情况和经营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融资租赁行业的市场环境,对融资租赁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
专题篇从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创新发展中选取了3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即融资租赁与资产证券化业务、融资租赁与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权属登记信息平台展开系统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李光荣: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咨询委员会主席、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常务副主席和创立发起人、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副理事长、湖南慈善总会副会长,同时受聘担任多家地方政府顾问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公司并购理论与实践》、《中国创业板市场》、《金融工程案例》、《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民族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中国保险发展报告》和《中国金融论丛》等系列丛书,先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和《财政研究》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中国‘三农’保险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三支柱‘三农’保险体系”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成果均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
祝玉坤: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奥斯特罗姆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 资本市场、融资租赁、金融科技、财税理论与政策、产业经济。现供职于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当代经济科学》《银行家》《财贸经济》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10 余篇, 参编《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4~2015)》《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2016)》《陕西经济发展报告》《西安经济发展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等蓝皮书。主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保险产业园、北京市基金小镇等课题研究工作。
黄育华: 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城市群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城市金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参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2007)》《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开发区建设与发展(2009)》《中国生态环境报告(2013)》《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多部。编著出版《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中国金融风险管理》《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等多部著作。在《中国金融时报》《国际金融报》《经济日报》《中国金融》《经济研究参考》等国家核心报刊发表《中国金融中心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和《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等学术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跟踪研究”、北京市软科学项目“首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精准扶贫百村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跟踪调研”等。
王力: 经济学博士,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银行家》杂志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区域金融、产业经济、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业投资。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等。主持完成中国生产力学会重大课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调研报告”,参与“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行性方案研究”“设立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设立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研究”等,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跟踪调研”。主编出版《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自贸区蓝皮书)等著作100余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全球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最新趋势研究》和《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齐头并进——关于我国自贸区建设的若干思考》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新趋势研究》等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要研究成果有:编辑出版《兼并与收购》、《香港创业板市场研究》、《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研究》、《中小企业板市场研究》、《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等10多部著作,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和《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多部,主持《深圳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资源整合研究》、《当前金融领域流动性紧张问题研究》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机制研究》等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课题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