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全球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创新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参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应运而生,迅速成为解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重要国际对话平台,并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主席国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创新首次列入G20峰会议题。
本书以G20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2013~2014年G20各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内在动因及战略趋势,力图为推动G20各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全书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3~2014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揭示各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基本路径和发展对策,为世界各国加快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2013~2014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为各国提升创新竞争力提供实证依据。第三部分为专题报告,通过选取G20创新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如G20产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比较与战略对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走向及其借鉴价值、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创新型人才发展比较分析及其借鉴价值、以理念创新引领全球创新发展等六个专题,为进一步了解G20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与潜力提供有益补充。第四部分为附录,介绍本书所构建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提供2013~2014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各级指标的评价分值及排名情况,以备读者查询。
周天勇: 男,1958年生,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1980年从青海省民和县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原辽宁财经学院)基本建设经济系,1992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调入中共中央党校执教和从事研究至今。社会兼职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财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经济发展和增长、金融风险、城市化、国企改革、农业经济等。出版有《劳动与经济增长》《效率与供给经济学》《金融风险与资本社会化》《中国经济命运与前景的深层次思考》《新发展经济学》等多部专著和教材。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各类报刊和内参上发表400多篇论文。在中央党校内参、《人民日报》内参、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等发表的一些文章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视。近年来就国家整体负债、公平与效率、政府各部门收费、财政体制、官民供养比、水电开发、中国增长危机等问题发表的文章,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李建建: 男,1954年生,福建仙游人。经济学博士。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已出版专著、合著《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等10多部,主编《〈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等教材,在《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教学名师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和厅级奖项。
黄茂兴: 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等。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技术经济、竞争力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部厅级课题60多项;出版《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等著作70多部(含合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合作),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含合作)、二等奖4项等20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第2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多项人才奖励计划。2015年荣获人社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获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荣获2014年团中央授予的第1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所在科研团队于2014年被人社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该科研团队所在的党支部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18年1月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9月获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2019年7月获聘为福建省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
赵新力: 男,1961年生,辽宁沈阳人,航空宇航工学博士,系统工程博士后,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部原二级专技岗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原三级职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专利协调小组成员、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方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完成“863”计划、自科基金、社科基金、攻关、标准化等国家级课题数十项,参加国家级或主持省部级课题数十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中英俄文论文200多篇、著作40多部。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清华大学、原国家科委、澳门中联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机构学习或工作。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国家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
苏宏文: 男,南开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硕士,中国民进会员。2016年3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2018年12月兼任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竞争力部主任。
李建平: 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70多部。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八次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得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
李闽榕: 男,1955年6月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G20国家创新行动高级别专家工作组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评估标准化工作组高级别专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评估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处顾问。《光明日报》光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及党组成员、福建省委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福建省版权局)党组书记和副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省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与评价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全球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北京市、福建省、黑龙江省为例》《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中国核能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在台湾出版)等著作40多部(含合著和主编);主编和共同主编20多种国家级皮书。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日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改革》《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科学社会主义》等中央和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先后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效益 GDP 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对省域经济评价应用的研究”及多项省级重大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表彰(含合作),并有20多篇论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荣获其他省厅级奖励。2015年以来先后获奖的科研成果有:《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于2015年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荣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于2016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于2016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评价委员会优秀皮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