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以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为主题,深入全面地分析了2011年河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明年的走势,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河南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举措及成效,并对河南积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书的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代表了本书对2011~2012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基本观点。报告认为,2011年,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全省经济运行持续了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预计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6%,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 4.2%、 16%、 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9.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8.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8;出口预计增长72%,进口预计增长76 %。预计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11.8%,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2%、17%、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8;出口预计增长50%,进口预计增长55%。 本书的分报告部分,主要立足于对当前河南经济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态势分析以及2012年展望;专题报告部分,主要关注了河南中长期发展,分领域探讨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对策和建议;区域报告部分,主要研究了省内不同地区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探索,并总结了若干经验及启示。 针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对各部门、各行业提出的不同要求,本书邀请省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研究分析了各领域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完世伟: 男,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文化名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30余项,荣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0余项,公开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制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各类规划30余项。
王玲杰: 经济学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多次参与省委、省政府重要政策、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发表多篇政策建议、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其中多项成果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喻新安: 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第三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代表作有《大省崛起:中原经济区论略》《新型三化协调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中原崛起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经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