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则国家治。街道在城市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在北京市落实首都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历史进程中,西城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近年来,西城区围绕做好“四个服务”,坚持“抓街道、街道抓”,深入推进区域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不断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街道加强区域党建、统筹辖区治理、组织综合执法、指导社区建设等职能;15个街道立足自身优势,融入发展大局,积极探索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其丰富实践为首都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新街口篇》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基本理念,对新街口街道统筹推进文保区与和谐宜居街区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全面客观分析新街口地区发展和治理成就的基础上,对推进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共同体构建、平房区准物业管理、老旧小区自治管理、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项目化社区党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1+5”社区为老服务平台、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基层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社会综合救助“一口上下”工作机制等典型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书认为,作为文保区与功能区的集合之地,新街口地区治理要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和谐宜居街区建设的思路,明确和谐宜居街区的基本定位,深化全响应网格体系建设,推动人口与功能疏解,强化文保区保护工作,真正构建起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代化。
朱颖慧: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城市竞争力评价、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城市公共管理、特大城市人口发展、文化战略、基层党建等方面研究。曾主持多项城市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主持了SARS公共卫生安全应急联动机制、奥运期间公共卫生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奥运期间大型商业场所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汶川大地震应急救援、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指标体系、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重大课题研究。 主编、出版了《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奥运模式》《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1》《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2》《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3》《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4》《昆明提升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昆明城市综合竞争力对比研究》等。
连玉明: 博士、教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2001年,创办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功能区发展规划首席规划师、北京奥运中心区环境建设总规划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奥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顾问。提出的“城市价值链理论”被誉为世界三大竞争力理论之一。代表作为《城市的觉醒》《城市的战略》《城市的智慧》“新城市主义三部曲”等。 2014年,创办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任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为《块数据》《数权法》《主权区块链》“数字文明三部曲”和《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No.5)等。主编出版的《数典:大数据标准术语体系》和《大数据百科术语辞典》是全球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大数据标准术语的多语种智能化专业工具书。 现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