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的民间组织虽然整体上增长乏力且公信力成为社会质疑的焦点,但随着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长期制约和束缚民间组织发展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实践探索中已经获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民间组织发展理念、制度和实践创新的各种探索和巨大合力,正逐步推动民间组织从单一类型和个别地区的小范围改革迈向整体突破的重大改革。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都已经被全面突破的双重管理体制,只待最后一步“三个条例”的修订,从而予以确认并全国推广。 社会管理创新赋予民间组织社会治理主体地位,民间组织被政府纳入政府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民间组织地位在发生重大转变的同时,资源环境状况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开始步入全面推进、整体发展的新阶段。民间组织在被赋予重任的新发展时代,公益慈善类组织公信力危机和各种敛财乱象所敲响的警钟,都要求民间组织今后迈入制度建设和能力提升时代。 本书是第四本民间组织研究报告,参与撰写的专家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社会科学院、政府实务部门和高等院校。整个研究报告共30余万字,除总报告外,专题研究篇主要探索了民间组织孵化器建设、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和中介组织的腐败等问题。地方发展篇选取了河北和重庆,域外镜鉴篇对德国、法国和东南亚的民间组织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潘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等职,中央组织部《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国人才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蔡礼强: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执行副主任、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其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展MPA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一直负责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公共政策、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以及MPA教育发展的研究。
黄晓勇: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安全问题。著有《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能源博弈论集》、《天然气人民币》等,主编“世界能源蓝皮书”、《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的困境与出路》等论著,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