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我国宏观和行业文化政策的著作,本书站在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管理创新的战略高度,对不同文化行业和文化业态类型的文化政策状况,首次作出了客观评价;通过政策访谈、行业研究、域外比较、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了国家文化政策的走向和趋势,对未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提出了前瞻性建议。这些分析研究和前睹性建议必将对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列生: 男,1959年1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文学博士后。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共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文化政策、文艺人类学两个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文艺人类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化制度创新论稿》等学术著作9部,参加过包括“十二五规划”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
黄玉蓉: 艺术学博士后,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纽约大学艺术与公共政策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与创客运动。
傅才武: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授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1989~200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从事研究。2004~2008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近五年主持和协助主持(执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调研课题30多项,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艺术教育管理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编、执笔)、《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执行主编、执笔)、《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经验(第一届至第七届)》(第二主编)、《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案例:第八届艺术节》(第二主编)等。
祁述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原国家体改委所属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先后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助理、《中国改革杂志》主编等。2000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文化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研究和起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等委托课题6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先后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等各种学术荣誉20多项。 近年来,参加多项国家文化发展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等有关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终审顾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等,并被多个地方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等。
高宏存: 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出站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传播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特约报告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文化政策与管理。 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知名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政府文化管理前沿》《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等作品多部。参加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相关课题研究以及《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起草工作。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审专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