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物种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与其互动而产生不同的文明。与陆域文明相比,我们的知识体系显然对海洋文明太陌生了;就海洋知识而言,人文海洋正是我们要努力建设的一个领域。
当人类从陆地跨向海洋、在海域上进行大规模活动之时,一种不同于陆域生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我的交往就此展开。在中国学术界长期忽视海洋文明研究的情况下,海洋常识的普及以及对其的理解无疑是现阶段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的“失语”,本书从海洋文明的基本概念、海洋族群的基本属性入手,从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环境入手,梳理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与其他地区海洋族群的关系,并且在数千年的长时段历史发展中观察这一族群的变化:他们在国家号召“下海”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族群个性;在主流文化阻止出海的时刻,依然以海洋个性“冒险”出海。他们是中华民族中最具海洋个性的群体。本书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对伴随人类大规模进行海洋贸易、移民等活动而产生的文明形态与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中西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出中国海洋文化的特征:无论是古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还是当代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的海洋文化是和平的、发展的、与人类共荣的文化;这也是当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姿态。
苏文菁: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福州大学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系访问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特约研究员;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福州大学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皮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经济研究会理事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区域文化与经济、海洋文化、文化创意产业。 2016年,策划出版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2010~2016年策划出版“闽商发展史”丛书十五卷。近年来,策划并主编了《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海洋文化蓝皮书·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系列出版物。主编《闽商文化研究》杂志。出版的个人专著代表者有《闽商文化论》、《福建海洋文明发展史》、《世界的海洋文明:起源、发展与融合》、《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海上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等。其策划、主讲的《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被“学习强国”首页多次推荐。 多年来,致力于将闽商文化知识体系为相关职能部门服务的转化工作与智库参谋工作。其中,主编的《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是一个智库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