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安徽经济社会建设进行了分析,勾勒出其现状、进展和趋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创新转型篇认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安徽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稳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速度加快,新型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县域发展篇选取庐江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合肥市包河区“两应”党组织建设、全椒县绿色发展为范本,揭示安徽县域政治生态、城镇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成就。乡村治理篇探索了安徽省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及其对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深刻影响,总结了安徽金寨“光伏扶贫”历程、经验及政策支持,并将目光再次聚焦于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提炼归纳出当前安徽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文化建设篇立足于实践调研,分析了安徽传统文化传承的卓越成绩和发展的现实困境,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对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展开了调查研究,进而对徽州家风和安徽老街文化传承现状、问题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专题报告篇重点分析了安徽省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特征、成就和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增进民族团结的对策建议,并对安徽省“三项制度”选举改革的创新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篇末通过构建安徽省社会发展指数体系,对安徽社会发展指数进行了精确测算,并对安徽社会发展指数进行了排名。
本报告客观反映了2016~2017年安徽社会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安徽社会发展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对2017年安徽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对策建议。
程桦: 安徽巢湖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导、二级教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杰出专业人才、安徽省首批高校学科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科技创新学术团队带头人。兼任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煤炭学报》编委。 现主持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6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地方特色型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构造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1)地下结构计算理论;(2)岩石力学与支护;(3)矿山与岩土工程特殊施工理论与技术等。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三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创新人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范和生: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政治社会学、国际政治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出版专著10部,主编教材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在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等纵向课题8项,主持省、市、县各类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项近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