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公认的具有世界领先的创新能力的国家。在所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创新国家排名中,德国都跻身前六名。德国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在哪里?为什么这个国家总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依托同济大学一百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对德研究资源,携手校内外、国内外一流的德国问题专家,对德国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源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本书不局限于分析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是以一种广义的创新视角,把社会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也纳入考察的范围。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的分析报告。它们探讨了不同领域同德国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了各相关领域对德国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展现了这些影响机制的机理和力度。
裴钢: 博士,教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智库)理事长。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00年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7年8月至2016年9月任同济大学校长。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第四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同时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研究》主编。长期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及信号转导研究,在与重大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转导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发现,许多重要成果发表在《细胞》《自然》《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分别于2002年、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2011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江波: 博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智库)执行副理事长。曾任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事馆教育参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正司级)。长年从事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国际教育和教育质量保障等领域的工作与研究,是国家有关政策和规章的主要撰写者,发表多篇相关著述和文章,多次在国际、国内的相关论坛和会议上进行演讲。目前兼任中国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继续教育的咨询专家,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同时担任世界法语大学联盟合作委员会委员,曾获法国政府棕榈学术骑士勋章。
辜学武: 博士,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终身讲座教授,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波恩大学欧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创始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智库)战略顾问,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与经济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德国外交学会会员,德国政治学会会员,德国华人教授协会主席,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全球实力转移(Global Power Shift)丛书创始人兼主编。主要最新专著有《国际关系理论》(德文第二版)、《头脑中的长城:中西文明隔阂的症结》(德文)、《德国与世界的纽带》(德文)。
郑春荣: 郑春荣 博士,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所长,《德国研究》主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欧洲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发展报告》(德国蓝皮书)主编。学术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欧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德国政治制度、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一体化、中德与中欧关系以及中美欧三边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和一般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外交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委托课题多项,迄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28部(专著2部、编著3部、主编15部、参与主编5部、译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