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发展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北京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突出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倾向性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综合研究成果,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蓝皮书系列中的“拳头”产品。 本年度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牵头,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首都著名高校的教授、北京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研究完成。 本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主要体现了三个主题:一是对2011年北京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12年经济走势进行预测;二是总结了国际大都市在经济发展接近或超过发达水平时经济结构和空间发展转型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其对北京的借鉴意义;三是深入分析了北京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内在隐忧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年度蓝皮书在篇目安排上,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一是重点关注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二是重点关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重点关注通胀形势、房价等焦点、热点问题;四是重点关注北京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问题。
赵磊: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处处长,中央财经大学硕士。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分管国民经济综合处、公共信息处。分管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胡雪峰: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赵弘: 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入选北京“高创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在我国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化都市圈等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15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10项。
唐勇: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北京邮电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计量经济。近年来,运用计量经济学、大数据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前沿科学方法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房地产经济、高技术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主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课题一项,主持多项北京市各区县及委办局关于经济增长和统计计量方面的应用课题,参与院内多项重点或重大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