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GDP增长8.7%,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有效地应对了本轮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完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揽子计划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对中国经济形势权威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春季报告》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左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是经济蓝皮书的春季号,主要内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的形势分析预测和研究判断。
书中,专家认为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动轨迹来看,在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越过谷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轮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有望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预计2010年我国工业经济走势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在农业方面,稳定粮食产量和保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有专家认为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仍然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的拉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然重要。也有专家预计,金融危机等国际性因素在2010年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将逐步减弱,宏观经济政策将面临调整。从国际国内的总体形势看,专家认为2010年及以后几年,中国利用外资将持续增长,结构改善有望加快,将在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变增长方式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受国内经济走势影响,资本市场可能进入新的调整时期。专家们认为既要充分估计到前进中的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2010年中国经济不仅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要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
刘树成: 1945年生。1962~1967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7~1978年,先后在4595部队农场和山西省偏关县委、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1989~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5年8月~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专著:《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198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1996年),《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2000年),《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II》(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III》(2009年)等。多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获俄罗斯康德拉季耶夫金奖(2007年)。
陈佳贵: 四川岳池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总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汪同三: 湖北蕲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院长。先后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我国著名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家。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分院数学系。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1987年再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模型,长期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宏观经济模型论述》(专著)、《生产率与美国经济增长》(合译)、《大道理论与大道模型》(论文)、《对1991年、1992年的经济预测及分析》(论文)、《中国客观存在观经济坟量年度模型和分析》(论文)等。199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有突出贡献的博士毕业生”称号。参加写作和编审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模型》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扬: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5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5年获“中国软科学奖”,同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22年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研究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300余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经济学卷。主编《金融学大辞典》等大型金融工具书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宏观经济、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