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私募市场蓝皮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报告(2010)》中年度总报告的基点是讨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私募市场板块。从五个方面的内容,①私募股权及其市场交易一般特征,②危机后中国与世界资本市场前沿,③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成长小史,④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动力学机制,⑤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政策性规制与未来,来叙述作者关于我国资本市场中私募股权概念、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小史、私募股权市场实绩、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的初步认识,以期引起国内外同行研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关注。
近十年来,区别于证券市场的经典投资理念——投入一份货币资本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份大于本金的红利,一种更加前沿性质的投资理念——投入一份资本品不是为了获得现金红利而是为了获得股权:在投入一份资本品的同时配套投入人本资本品,将一份非成熟甚至处在创意邀约时期的低值股权通过经营变为一份优质股权。后一种投资在业内被称为私募股权投资。虽然退出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获得货币资本品,但其投资的直接目的不是其他资本品而是股权资本品。非证券市场上的股权类资本品成为与股票类资本品同样炙手可热的资本品。这类投资颠覆了经典性的投资理念,投资过程被清晰地两阶段化了。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建立和迅猛发展,将为我国产业整合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彻底化解我国产业整合的资金难题。随着产业整合资金渠道的建立,必将迎来我国产业整合蓬勃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巴曙松: 1969年生,湖北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还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并在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产权与PE市场研究课题组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供应链研究中心顾问,广州市金融咨询决策专家委员,云南省政府经济顾问,航天高新创业投资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金融(Development Finance)。 1986~1991年间先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农研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工作。1991~2002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中西部科技协会学习、工作。2001~2004年任美国亚洲经济研究委员会会刊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中国区)编辑。2002~2004年底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大学环境经济系主任、北京大学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04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云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部委委托项目多项。2006年以后,与美国伯克利大学Brian Wright教授共同参加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Joseph.Stiglitz主持的“中国行动小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新制度设计模型”、“中国产权市场发展研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