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按经典合作制原则构建的合作社发展不尽如人意,而具有股份化制度特征甚至完全异化的合作社发展得却很好?一方面,这些股份化或异化的合作社发展是否可持续?另一方面,按经典合作制原则先规治后发展的合作化道路是否可行?当前农业合作化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回答:应该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从一个全新视角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历史事实,从最本源的角度(不是适配性经验的学习,更不是对国外资料的堆积)对西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合作社制度的形成、特征及其创新、变革和发展演进给予了全面、深刻的解析,以期通过对西方农业合作社制度实践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以及比较研究,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包括内部制度安排、外部政策扶持等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娄锋: 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理事。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兴趣与重点集中在制度经济、合作经济、计量经济理论与运用等领域。学术成果丰富,近年来作为主持人,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1项、云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2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规划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作为第一作者在《学习与探索》《经济问题》《经济经纬》《云南社会科学》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获得云南省第十八次、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排名第一)。2014年入选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云南省遴选的第二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4年获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第六届“合作经济创新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