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生态城市健康状况排名前10名的分别为:珠海市、厦门市、舟山市、三亚市、天津市、惠州市、广州市、福州市、南宁市、威海市。除常规的生态城市评价分析外,本报告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发布了生态城市建设“双十事件”,对健康城市、海绵城市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违法事件仍然频发,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治理仍需时日,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非常强烈,生态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通过“四轮驱动”,共同努力加以实现。
阎晓辉: 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河北景县人。甘肃省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6月参加工作,甘肃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先后担任甘肃省景泰县委副书记、县长、书记、白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庆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于2013年12月担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
刘举科: 男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兰州城市学院原副校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伟平: 博士,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哲学》杂志主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胡文臻: 1963年11月2日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林产工业联合会杜仲产业分会副会长,安徽省庄子研究会副会长,特约研究员,博士。特约研究员。擅长以哲学思考研究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合作研究主编《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2)、(2013)、(2014)、(2015),引导城市管理者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获得2015全国优秀皮书二等奖。合作研究主编《杜仲产业绿皮书·中国杜仲橡胶资源与产业发展报告》(2013)、(2014-2015)。合作研究“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杜仲橡胶新品种培育种植)”项目并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列入201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出版专著《第一层级复合产业哲学——以杜仲橡胶资源培育复合产业研究为例》。在核心期刊《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发表论文《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常国华: 女 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博士。
王伟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中华思想通史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专著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主编有《社会主义通史》《新大众哲学》《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中国社会形态史纲》等60部。在国家级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65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陆大道: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40年生于安徽枞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尤其是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著作有《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区域发展报告》(1997、1999、2000、2002)等;论文有“二000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等。
高天鹏: 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城市学院学术带头人,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祁连山北麓矿区生态系统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负责人,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李景源: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曾刚: 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委员会副主任,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多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
钱国权: 男,人文地理学博士,教授,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人文地理学常务理事,甘肃省科技智库联盟秘书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循环经济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城镇化研究》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