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在短短的几年里发展成横贯欧亚大陆的重要的物流通道。中欧班列既不比海运的运价低, 又不比空运的速度快,同时又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中欧班列在各地的运营模式为什么呈现多样性?
本书从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的关系出发,解释各地政府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提供大量补贴的原因。本书认为这种政府干预帮助企业控制了物流成本,通过诱使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而提高规模经济,并且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发展在市场微观层面的合作和竞争的机制,以及打通该市场与其他产业的联系。
本书还认为,地方政府内部各管理部门权力分配的结构和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类型,对各地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有重大影响。权力分配相对分散、民营及外资企业影响较大的城市打造的物流平台垄断程度相对较低,而权力分配相对集中、国有企业实力较强的城市打造的物流平台垄断程度相对较高。
高柏: 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根源》、《西方社会科学与日本研究》、《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高柏是最早提出以高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与中国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大战略联系起来的学者。这些论断准确地把脉了中国高铁发展和国家战略设计,其建立陆权与海权的战略对冲的观点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思想内核。
甄志宏: 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委咨询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长期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问题,在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发表系列论文探讨中国产业升级状况和路径。主要著作有《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持续开展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