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45年来中日关系在政治、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政治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经贸合作形成了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17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作为会议的重要成果,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角度,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邦交正常化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也有中日学界学者的研究成果,立足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原点,本着“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的宗旨,不仅总结了中日交往的历史经验,也对当下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建议。
高洪: 男,辽宁沈阳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兼任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及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专业和方向为日本政治及中日关系。主要研究成果:《日本当代佛教与政治》(专著,1995)、《日本政党制度论纲》(专著,2004)、《日本文明》(合著,1999)、《樱花之国》(合著,2002)、《日本政府与政治》(合著,2002)、《新时代尖端产业》(译著,1987)、《科技六法全书》(合译,1988),以及涉及日本政治与中日关系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近百篇。
唐永亮: 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处处长,《日本学刊》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曾任日本法政大学、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皇学馆大学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日本文化,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中江兆民的国际政治思想——日本近代小国外交思想的源流》(专著,2010)、《中江兆民》(专著,2012)。论文有:《试析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方法论》《日本的“近代”与“近代的超克”之辩——以丸山真男的近代论为中心》《日本神道中的时空观》《日本国民意识调查的历史、现状与意义》《试析日本的东亚文化共同体思想》《近代以来冲绳人群体认同的历史变迁》《近年来的冲绳基地问题:核心问题、利益博弈及其影响》等。译著有:《何为日本人》(合译,2010)、《丸山真男讲义录 第六卷》(独译,2017)、《丸山真男——一位自由主义者的肖像》(独译,2021)等。
张季风: 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区域经济等。代表性作品有《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论》(专著,2004)、《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专著,2006)、《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经济卷)》(主编,2008)、《日本经济概论》(主编,2009)、《不断扩展的东亚产业协作》(主编,2010,日文版)、《日本能源文献选编:战略、计划、法律》(编译,2014)、《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国家智库报告,2016)、《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专著,2017)、《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主编,2021)、《日本泡沫经济再考》(合著,2022),其他有关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学术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