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区域动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与产业发展等为基本内容,研究了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运行状况,分析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11个区以及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区域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机遇、功能区发展、投融资和数字内容产品应用等问题,并对文化演艺业、会展业、设计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部分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共分为总报告、区域动态篇、专题研究篇、行业发展篇四个部分。
总报告基于新形势下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的基本表现,并对2006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特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产业的区域布局与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依据产业基础,结合经济、政策环境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展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化中心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软环境机遇,地区经济新常态对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现稳步增长,GDP占比稳中有升。细分领域多数实现稳定增长,文化艺术和旅游、休闲娱乐以及新闻出版领域的资产或收入有所下降。新闻出版领域人均创造增加值最高,艺术品交易领域人均创造收入最高。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创造了大部分产值和利润,但近三年的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经过多年发展,各区分别形成并强化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海淀区贡献了最大的收入和利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创造收入最高,昌平区人均创造利润最高。展望未来,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三个文化带”建设将为产业铺陈发展底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将成为引领京津冀文化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考虑,其产值比重和增速仍有上升空间。
区域动态篇运用翔实的数据和政策依据,对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和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怀柔区以及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予以详细分析,分析产业发展态势,总结经验,剖析问题。
专题研究篇分别探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北京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路径、“一带一路”与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路径、北京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等主题。
行业发展篇以北京文化演艺业、会展业、设计产业、电影金融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分析行业现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问题,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郭万超: 男,山东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现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APEC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数字经济部部长,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兼职:中央宣传部专家、科技部专家、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研究员、北京天合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秘书长等。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政策、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与新媒体、城市发展等。出版专著10部;诗集1部;另主编或参编书12部,其中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走向文化创意时代》(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中国互联网文化企业发展报告》(华文出版社,2015);在《求是》《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多项成果获中央及北京市领导重要批示或被《北京信息一中办专报》刊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等国家项目5个,主持省部级等课题30余项。获人事部、人民日报社和中央统战部等颁发的奖励10多项。数百次应邀在国际或全国性论坛、大学、政府机构演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对本人及其成果进行过采访和报道。
沈晓平: 女,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此后一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创意产业。先后主持课题多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完成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0余篇。重点参与完成的课题有“中国创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国内外创意产业政策分析比较研究”、“北京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可行性研究”、“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预测与战略研究”、“临沂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负责《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具体编辑工作。
王国华: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民俗学和文化产业理论。
张京成: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顾问团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首批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政策,是国内最早研究创意产业的学者之一。2005年7月组建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创意产业蓝皮书,现已连续19年主持编写品牌出版物《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24年,现统一纳入“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以及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文资办、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委托课题近百项,其中3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自2011年起策划总编“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24年,已出版8个城市的34本报告),主编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包括研究系列、案例系列、翻译系列),出版研究成果30余部,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多次发表学术观点,作为业界专家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并多次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