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和创意作为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驱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创新发展要以文化为本,创意先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彰显城市人文底蕴,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 本报告以“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主题,简述了2016年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运行的整体情况和发展特点,研究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创意产业等领域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探讨。在总结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武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及模式,进而为武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创意城市蓝皮书》总序
Preface to the Blue Book of Creative Cities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
主编简介
摘要
Abstract
总报告
行业报告
区域报告
理论探讨
案例分析
附录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黄永林: 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武汉文化与科技融合专家委员会主任,《新文学评论》《教育财会研究》《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主编。入选“黄鹤英才计划”和“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长期从事文化产业、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教育财会管理与政策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新兴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博士点负责人。 近年来主持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研究”,财政部、原文化部委托的大型调研项目“中国当代农村文化调查”,财政部、教育部项目“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财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20多项。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文化部创新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奖(集体项目)、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特别贡献奖”等20多个奖项。
吴天勇: 武汉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研究方向:文化改革与发展。
谈国新: 男,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动漫协会秘书长。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1988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88年7月-1998年6月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管系教研室主任,1995年破格聘为该系副教授;1997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历和学位;1998年7月-2001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4月-2004年3月担任日本东京大学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4年5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年起至今担任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数字化、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
詹一虹: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