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17)》立足我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大变局”,聚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中的热点问题与重大议题,采用逻辑思辨、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重点围绕网络安全、网络法治、网络舆论、网络基层治理与互联网国际治理等重要议题,对互联网治理领域内的最新政策法规、重要理论成果、重大现实问题等进行高度概括与深入分析,以期探索互联网治理的阶段特征、发展路径和创新机制。本书运用大量一手数据和实践案例,跨时空、跨学科、跨行业地观测和分析国内外网络空间治理的现状和趋势,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幅立体可视的网络空间治理图景。它既对我国互联网治理发展做了年度总结,又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17)》由总报告、网络空间安全、网络舆论调适、网络法治发展、网络治理案例、国际治理经验及附录七个部分组成,共23篇文章。作为国内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报告,本书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我国互联网治理进行了论述。其中,总报告对过去一年我国互联网治理的现实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法治发展、公众参与状况和网络治理效果四个维度评估和总结对互联网的治理和通过互联网实施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分析基础资源、网络接入、平台建设、网络安全建设、公民权利保障、网络法治满意度、公众参与意识、公共参与行为、公众参与效果、治理知晓度、治理信任度和治理满意度12个基本问题。分报告依次从网络空间安全、网络舆论调适、网络法治发展、网络治理案例和国际治理经验五个层面对我国互联网治理进行了多视域、跨学科的分析,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的创新发展。
张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互联网与公共治理、危机传播与风险沟通、公共关系。先后在《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写《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2016)》《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公共传播视野下的社会风险与危机传播》等5本图书;主持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风险争议中的认知差异与风险沟通研究——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十余项。
卢家银: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和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媒介法与政治传播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交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与引导机制研究”,已出版专著《第二国际的新闻自由理念(1889~1914)》、《群己权界新论:传播法比较研究》、译著《去西方化媒介研究》,编辑出版《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副主编),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中国青年研究》和Asian Perspective等期刊。曾于2013年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4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