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证券市场,所服务的企业数量最多,对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有特别的意义。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典型特征是规模小、业务稳定性差、技术和市场风险大,其中有的公司能够持续快速增长,有的公司则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质量难免良莠不齐。一个能有效揭示挂牌(上市)公司质量的资本市场,才可能是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2017)》是对揭示新三板挂牌公司投资价值的一次有益尝试。本书基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群体特征,构建了一个包括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质量、成长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的质量评价模型,以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为依据,对3157家样本公司进行全面的投资质量评价,通过对32个基础指标数据打分并加权汇总,量化了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投资价值。
王子松: 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参与主持编写新三板蓝皮书《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获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1次。
刘坤: 经济学博士,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产业经济、公司金融。
王力: 经济学博士,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银行家》杂志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区域金融、产业经济、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业投资。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等。主持完成中国生产力学会重大课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调研报告”,参与“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行性方案研究”“设立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设立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研究”等,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跟踪调研”。主编出版《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自贸区蓝皮书)等著作100余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全球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最新趋势研究》和《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齐头并进——关于我国自贸区建设的若干思考》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新趋势研究》等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要研究成果有:编辑出版《兼并与收购》、《香港创业板市场研究》、《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研究》、《中小企业板市场研究》、《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等10多部著作,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和《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多部,主持《深圳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资源整合研究》、《当前金融领域流动性紧张问题研究》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机制研究》等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课题50余项。